103年高普考社會行政雙榜 上榜心得 鄭煒家
一、學儒對我的幫助
大四畢業前夕便決定準備國家考試,當時對補習班的選擇毫無頭緒,所幸透過系上學姐的介紹報名了學儒社會行政高考的考取班,學儒不僅擁有完整的師資陣容,課程上透過正規班、進階班、總複習班三段式循序漸進的安排,讓我在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增加實力,進而在高普考中脫穎而出。
二、感謝的老師
(一)行政法-林清老師
以社會行政類科而言,行政法這科專業科目經常是決勝關鍵。在林清老師細心的教學下,搭配完整的筆記架構及豐富的課本內容,讓我在課後複習時事半功倍,得以把握時間做考古題的練習。此外,還參加了補習班安排的關懷講座課程-結合時事的行政法考題分析,讓我能夠運用所學與時事連結,增加對時事的敏感度,並理解未來可能出題的方向。我的行政法分數也因此在這次的高普考中皆獲得專業課目的最高分。
(二)社會政策與立法與社會福利服務、社會研究法-張庭老師
政策立法及福利服務雖是兩科專業科目,但由於領域相同,合併著上不僅不衝突,我覺得還有助於融會貫通。張庭老師的社政法典,在每個法條旁皆有註記條文重點幫助理解,於重要法規後也會附上歷年申論題出題方向,此外,課本內容上也匯集了多本教科書的精華,可大量節省自行摸索及整理的時間。地方特考後的進階班,老師會以主題式授課,搭配申論題的練習,可快速累積申論寫作技巧。高普考前的最後一堂總複習課程,則著重於最近一年的新修法重點及考古題分析,儘管只有短短的三個小時,然在不錯失新修法的考題下,普考的選擇題也順利獲得50分的滿分。
社會研究法對初學者而言也是相當棘手的科目之一,跟著張庭老師上課進度及第一堂課的筆記架構(方法論→研究方法→研究技術)順序來研讀,並在該筆記旁註記各個章節,不僅能夠有條理的將研究法概念彙整串連,複習上也一目了然。由於此科是學科的關係,申論題目出題相對固定,因此是非常容易把握分數的科目,老師也會在每個章節開始前先帶大家熟悉考古題,有助於釐清重要考點。
(三)社會工作-張岫老師
由於本身沒有實務經驗,因此社會工作對我而言是相當抽象的科目,準備過程中也覺得非常吃力,在進階班課程上了張岫老師的課受益良多,老師不僅將社會工作理論套用實例講解,還融合了政策立法的概念,讓我在答題上能夠觸類旁通。
(四)社會學-畢成老師
對我而言,社會學這科著重於有脈絡的理解,因此除了上畢成老師的課以外,還研讀了王振寰等人和著的社會學與台灣社會一書,再依循畢成老師的課程進度,補充教科書的不足,此外,老師會在各章節開始前提供相關時事新聞,亦可增加自己對社會學的想像。
(五)法緒-程怡老師、憲法-賴農惟老師
兩位老師上課方式皆是以筆記或綱表為主、課本為輔,透過老師整理的筆記,讓我考前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複習,此外,也有助於行政法概念的補充。
(六)國文公文-江河老師
儘管只有兩堂課的時間,老師把公文寫作的格式及得分關鍵要領講解得相當完整,課本中分門別類的主題式範例亦有助於考前的練習。
三、準備技巧
(一)進度安排與作息
進度上,是以補習班上課進度為主,若當日沒課,則以需要加強的科目自行安排進度;作息上,白天在圖書館以一天一個科目的方式複習該科上周課程進度,若有多餘時間則進行預習動作或閱讀相關教課書,晚上直接到補習班上課。(例如:每周二為行政法課程,則本周二複習上周二行政法課程進度,可避免帶太多書籍增加負擔。)
(二)課堂中的小技巧
聽課時除了讓自己全神貫注外,老師有時會為了比較或連結概念請同學翻到課本上的其他章節,此時我會將頁數相互標記於概念旁,有時老師為了方便同學理解所舉的例子(行政法經常使用),我也會將例子大致抄寫在筆記或是課本上,便於下周上課前的複習,以喚起上周課程記憶。
(三)建立自己的筆記
複習時,會針對需要背誦的科目做主題式的筆記,將各個考點以列標題的方式整理,方便考前快速閱覽,背誦上,則以每一標題取一到兩字成串熟記,考前反覆回想完整大標。(例如:社會工作專業關係的基本原則為:通(溝通)、別(個別化)、參(案主參與)、保(保密)、表(有目的的情感表達)、非評(非評斷的態度)。)
(四)考古題的練習
可依自身需求購買題庫書做參考,申論題的練習以自己挑題目為主,可以上考選部網站以進階搜尋下載該科目五年內考古題(例如:社會學除了高普考外,包含其他類科考試,一年份考古題大約有20題左右),練習之前可以先找答案,寫的過程中盡量做到不翻閱課本,寫完後可請老師幫忙批閱,找出問題點。行政法選擇題準備上是購買附有詳解的題庫書,可於題目做完後即時釐清每個選項的對錯,大量練習不但能夠短時間內累積實力,亦有助於行政法法條的記憶。
四、給學弟妹的話
「念書不難,難再堅持」是準備過程到考上期間最深刻的體悟。從小到大對於念書的自我要求並不是太高,總是得過且過,匆促報名考取班後一度認為不愛念書的我根本是自掘墳墓,但一路上跟著補習班安排的課程,成績的進步成了最大的動力來源,此外,戰友間彼此相互的砥礪、討論問題,也讓我在最後這一年收穫不少。記得林清老師曾說過:「沒有上榜的原因,不是不夠熟悉,就是技不如人。」所謂技不如人大概是沒有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有些人可能需要透過筆記的謄寫,有些則是習慣用聲音記憶(聽錄音檔),有些則會畫樹狀圖幫助理解…等等,若能在準備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持之以恆,一定也能夠榜上有名。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