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地方特考分發、地方特考放榜、地方特考錄取、地方特考薪水、地方特考簡章

100地方政府特考三等土地行政(彰投區)-狀元

蔡侑君

 前言:

這次放榜,自己終於榜上有名,喜悅之情確實難以言喻。回想這一年半來許多心境上的起伏、轉折與改變,發現自己也曾經那麼猶豫與懷疑, 對於報考地方特考如此的不確定,甚至想放棄;但也在親朋好友的鼓勵之下 ,下定決心再次站上考場。
俗話說得好: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如今嘗到努力的果實,我捫心自問:我超越自己了嗎? 說實在話,要進步的空間當然還有很多,放榜前夕的緊張、不安與恐懼,我想是如此清晰的提醒著我那些付出的努力與未能完滿中的落差;但所謂的完美,乃是作為理想為之前進的方向,而非用以苛責自己。而能獲得如此成績,真的只能萬般感謝一路上支持著我的親朋好友以及願意堅持下去的自己。

分科準備策略:

土地法規:

這科的範圍很廣,有時不免有冷門題型出現打亂準備的陣腳,準備過程很容易就會出現無力與恐懼感,但實在不需要本末倒置、因噎廢食。 但畢竟考的是三等考試,僅僅熟稔法條確實是不足夠,需要強化的批判論述能力!畢竟放眼望去多數考上的前人是本科系研究所畢業的,一定要想辦法讓自己的能力提升到能與他們相對競爭的位置 另外,陳立夫老師編著的《土地法規》(工具書)自是居家必備,隨身良藥

無論是看教科書或參考書,一定一面閱讀一面翻閱法典,並要求自己順勢看看實務見解,這樣念的速度雖然不快,但卻紮實,除了能收潛移默化的效果,翻熟了法條內容也能印在心中,不用死背。

 而在去年高考完後,我又另外閱讀了陳立夫老師的《土地法研究(一、二)以及陳明燦老師的《土地法論:實例研習與裁判分析》,並以「心智圖」的方式做筆記,將論文架構化。這除了可以確實可以快速提昇實力,也能更清楚一些重要法條的基本爭論!

 

土地登記:

這科我盡量和民法綁在一起念,念民法的時候一面回憶相關的登記方式,念土登的時候亦一面複習民法相關概念,相輔相成,唸起來比較靈活,腦袋也比較不容易疲倦。但基本上土登還是需要多花些記憶功夫,但所有的記憶建立在「徹底理解」上!「土地登記」是「操作」,我會想像自己已經是登記審查人員在地政機關內執行業務,並且將法條「圖像化」,使得法條變得更為生動和具體,甚至自己想些「特別搞怪」的登記狀況,在腦袋跑一遍「應備文件」、「申請方式」、「審查是否通過」的問題,多做幾次,也就熟了。

在使用書籍部分,一般補習班的參考書都很夠用,應付普考四等絕對綽綽有餘。但是準備三等考試時,一定要特別留意「我國登記制度」的法理基礎,翻閱歷年考古題,如是「大觀念、大題目」的申論題至少考一題,相較於實例法規題,申論題往往是高手過招,實力高下立判。畢竟土登有許多考題都是著重記憶,但若記憶力一時無法負荷,掌握這種申論題,對於搶分也很有幫助!

 

土地政策:

這科實在太活,而且真的沒有標準答案,所以與其說是要準備,不如說是要留心,在念其他科目的時候,思考一下特定議題,搭配著動動腦袋做一些政策批判,並配合報紙社論注意時事。近年來地政相關的新聞一直不少,除了平日要養成「剪報」的習慣,也把瀏覽徐世榮老師的部落格當做習慣,休閒的時候可以多google一些特定議題的討論(例如國光石化、國民信託、奢侈稅),特別留意一些偏左派學者的意見,會讓論述的深度提昇不少。

 

民法:

先前的考試民法成績一直不理想,花了不少時間摸索。為了克服問題,也和朋友組成讀書會,掌握民法體系和基本概念,並針對過去幾年間的考古題進行討論,抓關鍵字、考點、練習法條操作,讓審題的技巧大幅提昇。就結果來說,進步的幅度高達20多分,實在是很令人振奮!

重要法條一定要熟習,甚至背誦,如果可以,在作答的時候最好把「條號」寫出來,但毋須特別背誦,只要在面對實例題時多操作幾次,自然就會記起來了

 

土地經濟學:

雖然大學是經濟系的,但我的經濟學其實並不特別好,念的研究所更是和傳統經濟學對立的社會學,所以可說是把相關理論與知識通通還給教授。加上土地經濟學不完全承襲經濟學,某些部分是另有理路,所以自是得花一些時間重頭來過!

經濟學與其他法科雖有差異,但重點仍是理解。重要的經濟學概念一定要掌握,並且知道各個概念所針對的經濟議題,同時也要熟悉每種概念在操作時會用到的圖形。圖形很重要沒錯,但圖形是為了解釋概念,輔助說明,為使抽象的社會經濟現象變得具體可被感知而創造出來的,所以,當在繪製經濟學圖形的時候,一定要搭配清楚的文字說明「畫圖說故事」,讓閱卷老師知道「你的思考脈絡」以及「題目的掌握程度」。

 

不動產估價:
 

我自己蠻喜歡這一科,因為既實用也靈活,所以投入不少心力,書籍啦哩拉雜也買了不少。估價界大老「林英彥老師」的磚頭書是寶典,其他補習班的書大多都編得很清楚,提綱挈領、主題清晰。而于俊明老師編的估價講義,真得可以說是林老師課本的「濃縮超級精華版」,最重要的關鍵考點都通通在裡面了,將該講義於考前精讀,才能融會貫通。

但最根本的,估價技術規則一定要滾瓜爛熟!每一條文都要徹底理解!因為它融合了多位估價領域教授與實務專家的心血與見解,統整日本與美國兩大估價系統,所以每一則條文的背後都有一整套的估價理論予以支持。近年來估價的考試也早已擺脫死記條文的範疇,無論是實例題的應用,理論的比較,說到底,都是在考觀念是否清晰,觀念清晰了才能有條理,有條理後答題才能有結構。

 

讀書作息與心態調整:

我不是標準蹲圖書館的哪種,也沒有完全的閉關苦讀,反而選了一間自己喜歡的咖啡館,在它剛開門的時候便報到,然後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位置,點杯咖啡,在裡頭念上一整天。累的時候和店員稍微聊些天,紓緩一下,告訴他們準備考試的辛苦,而他們也會給予我很大的鼓勵。各行各業都有不易之處,看著店內員工努力工作、招呼客人的身影,想想:「踏實工作不過就是這麼回事,只要當下的事情專注做好,就功德圓滿了。」於是我學會了不過分放大這個考試目標,但也不掉以輕心,不用患得患失,盡力就是了。但目標仍是清楚的,也為了 強化自己報考的決心,寄出報名表之前還特地跑了一趟彰化做田野調查,看著員林地所想著:「這是我未來要來工作的地方。」然後另外在心中譜上一個奇異的通勤畫面,我想是那個畫面對我莫名的有種吸引力,讓我在備戰過程中多了幾分美好的想像。

每星期扣除掉維持基本開銷的家教時間,每天平均大約也還可以念個八小時。儘量平均分配每科的念書時間,一旦某科念倦了,馬上換科,保持大腦彈性,避免倦怠感。念完一科便在自己的日誌上記上一筆,在寫上些激勵自己的話語,適時回頭翻翻自己上個星期、上個月的紀錄,信心便會在起,看著踏實累積的自己,也會很有成就感。

 

此外,為了讓頭腦清晰,我也會叮嚀自己要運動,熬夜一定避免,飲食也盡量保持清淡。尤其是考試前兩週,內在壓力特別大的時候,飲食與作息更是要維繫在軌道上,肚子飽了,眼皮便昏沉了,所以吃六、七分飽就足夠了。

中午也都會午休,但通常不會太久,15分鐘就很足夠。晚間偶爾也會有朋友間小型的聚會。有時候真的念得有些煩躁,加入一點健康的活動,只要不致於影響念書專心度,生活有些彈性,不讓心理產生「犧牲感」,反而會增進念書效率。念書時專心念書,休閒時徹底休閒,和家人聚會的時候認真的享受當下,我喜歡這樣清楚的生活美感。誰說考生的生活一定是昏天暗地,恐怖無比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學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